2022年3月科技工作调度会
一、 2021年度科研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出版学术专著(部);近五年著作被引用(部)
完成情况:完成率100%
2.学术交流合作
完成情况:举办学术会议完成率100%
3.申报江西省科技奖励
完成情况:完成率100%
4.授权发明专利
完成情况:完成率95%
5.新增横向到款经费
完成情况:完成率100%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完成情况:申请完成率92%,获批完成率40%。
主要原因:(1)获批项指标偏高;(2)博士数量为22人,其中有3个博士接近退休,明确不报基金项目,有4个年轻博士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太多,没时间写基金申请书。(3)副高以上教师为39个,其中教学型教师为25人,没有科研基础,无法申报项目。(4)人才引进极度困难,近两年没招聘到博士人才。
7.获批其他国家级课题(重大专项)
完成情况:没有获批,未完成。
主要原因:(1)学院没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学校对开云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学科平台建设和科研条件投入太少;(3)杨杰院长去年提交了指南,期待2022年有所突破。
8.新增立项总经费
完成情况:完成率16.3%
主要原因:(1)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疲于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导致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均不理想。(2)深入企业对接技术需求不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意识有待加强。
9.科技成果转化
完成情况:完成率77.5%
主要原因:(1)有1个科技成果转化没有到款。(2)教师科技成果偏少,且转化意识不强。
10.高水平高质量论文
完成情况:完成率80%
主要原因:(1)高水平师资严重不够。(2)电气和控制学科二区以上和卓越期刊论文发表难度较大。
11.组织第三方评价
完成情况:完成率66.7%
主要原因:(1)教师科技成果数量偏少。(2)第三方评价意识有待提高。
二、 2022年度重点科技工作和思路
1.工作思路。以重点科技工作为抓手,激发教师动力,加强组织统筹,提升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推动学院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
2.重点科技工作。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措施:动员、布置、院内分组评审、外审、校外专家现场评审
进展情况:申请数22项,其中面上1项、青年3项、地区18项;完成外审基金项目9份,校外专家现场评审8份。
(2)组织第三方评价与科技奖励申报
进展情况:目标2项。已动员第三方成果评价2项,正在准备材料,3月底左右开展评价。
① 黄朝志:薄壁零件感应加热关键设备与智能制造
② 杨杰:新型高效智能悬挂式稀土永磁磁浮轨道运输系统
力争组织申报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项目,争取获批1项。
(3)服务地方
途径:深入走访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校企研发基地。
学院确定了两项重点任务
① 认真组织并实施好与诚正电机的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进一步巩固产学研合作关系,争取解决企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② 积极跟进与汇森控股集团在全南投资20多亿的新建项目,目前学院已组织好团队成员并完成前期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处理的方案设计,与公司已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月中旬将签技术开发合同和保密协议。
争取2022年度在新增立项经费和横向课题到账经费方面有更大突破。
(4)高质量科研成果
为产出高质量的论文或专著,在学校一、二类绩效的基础上,学院将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积极引导教师在服务地方和红轨等方面的成果再申请1批发明专利,并将现有技术成果进行转化。争取完成学院预定目标。
(5)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工作
① 重点抓好兴国示范线建设。加紧兴国示范线的工程建设、联调联试和示范运行,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严格进行各项性能的测试工作,确保如期试运行。
② 确定新的研究方向,加强基础研究。包括下一代电磁悬浮控制算法和混合悬浮控制算法;直线牵引驱动控制方法;基于北斗定位和地面标识的星基融合定位方法;磁浮列车动力学仿真计算与减振技术。
③ 服务社会,推广应用。积极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组织队伍进行宣传推介,特别是旅游交通、接驳交通和小运量公共交通线路。
(6)组建院级学术团队
积极组建学院学术团队,力争新培育2-3个相对稳定有固定研究方向的团队。计划新增3个学科团队,加强培育,形成较为固定的研究方向,支撑学院两大学科的发展。
① 机器视觉及智能系统团队(杨国亮负责)
② 微电网关键技术级装备创新团队(刘道生负责)
③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创新(程铁栋负责)
(7)加强学术交流,浓厚学术氛围。
争取每月邀请1位国内外博士或教授来学院讲座,拓宽教师学术视野;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